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瞭望|全球首位“半机械人”去世,未来人机融(3)

来源:机械与电子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0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以脑机接口为例,尧德中表示,未来该技术或将在治疗脑损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,包括严重的抑郁症、病态的肥胖、睡眠质量低等问题,但这一技术预想很

  以脑机接口为例,尧德中表示,未来该技术或将在治疗脑损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,包括严重的抑郁症、病态的肥胖、睡眠质量低等问题,但这一技术预想很好,实践难度较大。因为大脑信号不断变化,采集信号存在难度。即便能准确提取信号,由于目前掌握的数据太少,想要准确理解信号的含义也很困难,国际上的成功案例并不多。

  与云端的“大脑”对话需依赖众多技术,机器学习是其中的关键。梁正介绍,与目前主要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大规模数据训练的机器学习不同,下一步面向人机互动乃至“融合”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模拟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,但因为目前尚不能准确还原人类的学习过程,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,所以机器学习的深度和精度都有局限;另一种则试图建立一个穷尽人类所有知识的知识库,并将该知识库注入机器,但由于数据量过于巨大,如何顺畅调用各类数据也存在难度。

 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潘恩荣说,18世纪60年代以来,现代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启了多次“机器换人”的高潮。

  2019年10月,彼得进行了最后一项手术——全喉切除,以避免因无法自主控制喉咙的运动,导致唾液进入肺部威胁生命。而这个月,原本是医生估计的彼得死亡时间。

  人机如何深度融合

  受访专家建议,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主要依靠学习。未来可考虑增加样本量,鼓励更多专家、患者甚至健全人参与进来,跟踪、学习人类身体运动与生理的变化规律。当学习样本足够充足、技术性能较为稳定时,技术就可能为改善患者生存状态等提供更多机会。

  为保持活动能力,科学家团队为他定制了一个高端轮椅,配备电脑显示屏,能够通过眼球追踪技术控制电脑,进而控制轮椅,帮助他站立、平躺、走动。

 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称,这些细节表明,相关智能技术在应用层面仍存在瓶颈。

  术后,彼得彻底失去了声音,但可以通过存储在电脑中的合成声音表达思想。于是,一个依靠大脑、眼睛、人工智能和各种电子设备与命运抗争的“彼得2.0”诞生。依靠科技加持,彼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“半机械人”。

  为能够与外界沟通,彼得在尚能说话时,依靠技术团队,留下了大量语言、形象素材,并创建了自己的3D形象,可通过眼球控制电脑,以3D头像与外界互动。

  而当人机融合的触角深入生命本身,人们想要知道:未来该如何定义人类被“困”在身体里的意义?人类的进化发展是否还有新的可能?如何理性认识生命的复杂性?

  人体数字化改造技术任重道远

  彼得的“三重造口术”历经3小时40分钟。关于该手术的医学论文,被选为2019年牛津年度医学病例报告,其前瞻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。

 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伦理与法律学系副主任刘瑞爽表示,身体各部分器官是为人的整体健康服务的,手术只是一种手段。通常情况下,对患者实施手术需遵循不伤害、有利、公正、尊重等基本医学伦理原则。

  彼得“史无前例”的手术面临众多争议,最核心的问题是能否对未受伤的器官进行破坏性手术。

  ◆?未来该如何定义人类被“困”在身体里的意义?人类的进化发展是否还有新的可能?如何理性认识生命的复杂性?

  ◆?6月15日,全球首位真正意义上的“半机械人”去世,他因身患渐冻症,选择将自身器官部分替换为机械

文章来源:《机械与电子》 网址: http://www.jxydz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02/2039.html



上一篇:争议红牛商标案:商标注册机械性保护成隐忧
下一篇:港股概念追踪 | 工程机械海外销售火热 上半年出

机械与电子投稿 | 机械与电子编辑部| 机械与电子版面费 | 机械与电子论文发表 | 机械与电子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机械与电子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